空军歼-31B+海军歼-35同时列装!中国双五代机时代已来临
发布日期:2025-09-18 04:41 点击次数:168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国产隐身战斗机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作为第二款五代机的歼-31(又称FC-31"鹘鹰"),其服役情况一直是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最新信息显示,歼-31已经衍生出多个型号,其中空军版的歼-31B和海军版的歼-35均已取得重大进展。
研发历程:从技术验证到原型机的蜕变
歼-31的研发始于2010年代初,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研制。一个大的歼-3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展出,这表明中国希望出口歼-31,在国际市场上与F-35竞争。
在研发过程中,歼-31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升级。网络曝光的照片显示,歼-31战机的2.0型已经去掉了机头空速管,披上了隐身涂层,还进行了航电系统等装备的完善。这标志着其从技术验证机进入了原型机状态。取消空速管表明飞机已经基本结束了气动外形测试,飞行性能已经相当成熟可靠。
当前状态:多头并进的服务格局
根据最新信息,歼-31系列已经发展出三个主要分支:
1. 空军版歼-31B
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歼-31B将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由歼-20负责远程拦截,歼-31B侧重中近程格斗。2025年,该机已进入低速初始生产阶段,首批量产型可能已交付部队使用。该机集成有先进的航电系统,支持多机数据链协同作战。预计到2025年8月,空军将组建首个歼-31B作战中队,形成完整作战能力。
2. 海军版歼-35
海军版歼-35是适配航母作战的舰载机型。2022年3月的卫星图像显示,至少2架歼-31出现在了位于辽宁的海军舰载机综合实验训练基地,和另外几架歼-15舰载战斗机同框,出现在了训练场的跑道上。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出,这条跑道设置有专门模拟常规航母的滑跃式起飞跑道。
3. 出口版歼-31
出口型歼-31是专为国际市场设计的隐身战机,其性价比优势明显。巴基斯坦空军于2024年1月宣布采购意向,2025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正式确认订购40架歼-35(实为歼-31出口型),计划从2025年8月开始交付。
技术特点:全面升级的性能指标
歼-31系列战机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
隐身设计:采用新一代雷达波吸收涂层,复合材料使用比例超过30%,大幅减轻结构重量。
先进航电:配备第二代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较传统砷化镓雷达提升显著。
武器系统:兼容性强,歼-35可内挂射程达400公里的霹雳-17超远程导弹,专门针对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
动力系统:从WS-13E到WS-21持续升级,推力从87千牛提升至93千牛。最新的WS-19发动机具有出色的推重比,可实现持续超音速巡航。
战略意义:填补中国航空作战体系关键空白
歼-31系列的服役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具有重要意义:
高低搭配:与歼-20形成互补,构建高效的全空域防御体系。
航母升级:为中国航母提供隐身作战能力,显著提升远洋作战能力。
出口创汇:凭借接近F-35的性能和更优惠的价格,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技术积累:通过歼-31系列的研发,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行者的转变,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反响:引起多国关注与采购意向
歼-31系列不仅在国内服役,也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
巴基斯坦已经确认订购40架歼-31出口型。埃及也表现出浓厚兴趣,2024年7月有报道称其正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甚至有俄罗斯媒体在2025年7月透露,俄海军可能考虑采购歼-35装备新型航母,作为苏-57舰载型的替代方案。
未来展望:持续升级与发展方向
歼-31系列还将持续升级改进,包括换装更先进的发动机和引入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海军可能会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测试歼-35的滑跃起飞性能。空军计划将歼-31B的装备规模扩大到中队级别,并通过实战化演训提升作战效能。
结语: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飞跃
歼-31系列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军用和外贸双线并进的发展策略,中国隐身战机已从单一型号发展为完整谱系。这不仅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雄厚的技术储备,更体现出军工体系具备根据多样化作战需求快速调整研发方向的强大适应能力。
虽然具体的部署细节和性能参数仍然处于保密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歼-31系列战机的服役已经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为中国空军和海军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作战选择,也为国际市场上提供了除F-35外的另一个选择。
未来,随着歼-31系列战机的不断改进和批量服役,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也将在全球航空工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