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迎来转机?以军突袭轰炸叙首都,朱拉尼表态:拒绝冲突
发布日期:2025-07-29 05:45 点击次数:105
大马士革的天空很廉价,廉价到以色列的炸弹可以随时来撕开一道口子。这一次,口子开在了总统府和国防部的上空,浓烟是这片天空唯一的云彩。这早已算不上新闻,更像是一出定期上演的荒诞悲剧,只是这一次的爆炸声,比以往更响亮,震碎了一个主权国家仅存的最后一丝颜面。
这片古老得诞生过人类文明的土地,此刻更像一个血腥的棋盘。棋盘上的人,无论是王是兵,都在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每一步都踩在火与血之上。
棋盘上最扎眼的一颗棋子,无疑是叙利亚的新当家,朱拉尼。他的人生履历本身就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戏剧,谁能想到,一个曾经的“基地”组织分支头目,如今竟能摇身一变,坐进大马士革的办公室里。按照常理,这种靠铁腕上位的枭雄,面对外国飞机在头顶盘旋轰炸的奇耻大辱,怎么也该拍案而起。
哪怕只是向天空胡乱发射几枚导弹,做做样子,也能安抚一下被羞辱的民心。
可他没有,他选择了“不打”。朱拉尼平静地告诉世界,叙利亚不能再被拖入任何新的战争。这句话说得轻飘飘,背后却是冰冷刺骨的现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手里的“叙利亚军队”是什么成色。当年巴沙尔政权视若珍宝的S-300防空系统,据传早被“老大哥”俄罗斯拆走,运去了乌克兰前线那个更需要它们的绞肉机里。
剩下那些叫“铠甲”或“山毛榉”的家伙事儿,在十几年的内战中,要么被炸成了零件,要么被丢在沙漠里生锈,甚至被库尔德人当成废铁捡回了家。没有防空网的叙利亚,对以色列空军而言,就是一座不设防的露天靶场。拿什么去打?难道要让士兵们用胸膛去堵以色列的钻地炸弹吗?这不叫勇敢,叫愚蠢。
更要命的是,朱拉尼的这把椅子还没坐热。他眼下最紧迫的任务,从来不是跟以色列争一日长短,而是如何稳固内部。就在轰炸前,他刚刚调集了六个师的精锐,几百辆锈迹斑斑的T-55和T-62坦克,浩浩荡荡开往南部的苏韦达省。那里,德鲁兹人和贝都因部落的冲突愈演愈烈,已经威胁到他脆弱的统治根基。
他需要用一场胜利告诉所有人,他,朱拉尼,能管住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然而,正是这个向南用兵的决策,精准地踩在了以色列的红线上。所以,当炸弹呼啸着落向大马士革时,翻译过来的意思其实异常清晰:“南边的事,你少管。”朱拉尼选择了沉默,这看似懦弱,实则是一种冷血的权衡。
他选择了保住南下的部队,保住整合国内势力的机会,代价是暂时咽下首都挨炸的这口恶气。他甚至公开宣称要“保护德鲁兹人”,这句软话,与其说是讲给叙利亚人听,不如说是讲给以色列听的。他就像一个刚盘下一家破产工厂的新老板,首要任务是让生锈的机器转起来,而不是跟隔壁那个开着豪车的富豪邻居理论围墙被踹了几个洞。
这种忍耐,对一个国家的尊严是巨大的伤害。但对一个挣扎在废墟上的政权而言,这或许是唯一能走的路。
有新王登基,就有人怀念旧主。远在莫斯科的巴沙尔·阿萨德,大概正从电视新闻里,看着自己曾经的办公室被炸成一片火海。很多人,包括一些永远不缺素材的媒体,开始兴奋地猜测:朱拉尼怂了,民心散了,这会不会是巴沙尔“王者归来”的绝佳机会?
这恐怕是一种比朱拉尼当总统还要魔幻的想象。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巴沙尔的真实处境。没错,他仍是国际社会上那个“合法”的叙利亚总统,背后也确实站着俄罗斯和伊朗。但这两座靠山,如今一个深陷乌克兰的泥潭,连自家的黑海舰队都成了活靶子。另一个则被以色列三天两头地“外科手术式打击”,国内压力山大,自保尚且不易,哪里还有余力扶持一个流亡总统复辟?
更何况,今天的叙利亚,早已不是他逃离时的模样。十几年战火,将他赖以为生的社会基础彻底碾碎。他曾经的军队、情报机构、执政的复兴社会党,早已土崩瓦解,人马星散。他就算回去了,又能依靠谁?那些曾经支持他的人,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苦难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再为他流一次血?
说句不客气的话,巴沙尔现在更像一个历史符号,一个昨日的幽灵。他的存在价值,仅限于提醒世人,叙利亚曾经有过一个叫阿萨德的时代。让他从莫斯科的安乐窝里,重新跳回大马士革的火坑,恐怕他自己都要掂量一下,这究竟是“东山再起”,还是“飞蛾扑火”。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安稳日子还没过几天,何必呢?
棋盘之上,早已没有他的位置。他的机会,只存在于旁观者的幻想里。
这次冲突的引信,是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人。这个独特的少数族群,在不经意间,成了撬动整个地区神经的那个支点。德鲁兹人是个非常奇特的群体,信仰神秘,族人分散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在叙利亚,他们是少数派,在乱世中挣扎求生。而在以色列,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被视为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
苏韦达省的冲突,起因不过是一个德鲁兹青年在检查站被抢这样一件小事。但在叙利亚这个火药桶里,任何一颗火星都足以燎原。小小的摩擦迅速升级为部族间的血腥仇杀,几天之内就倒下了上百人。
当朱拉尼派兵南下时,他的意图很明确:稳定局势,彰显权威。但在以色列眼中,这件事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以色列一直谋划在叙利亚南部,也就是紧邻自己占领的戈兰高地一带,扶植一个由德鲁兹人控制的“缓冲区”。朱拉尼的大军一到,这个战略构想顷刻间化为泡影。
于是,以色列打着“保护德鲁兹人”的旗号,对大马士革痛下杀手。这真的是在保护吗?当然不是。以色列只是在利用他们,将他们当作自己地缘棋盘上一枚好用的棋子。当“保护者”的炸弹落在千里之外的首都时,身处旋涡中心的德鲁兹人,得到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被推入更大混乱与危险的深渊。
他们就像站在两个巨人脚下的小草,无论巨人是握手还是搏斗,最先被碾碎的,永远是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中东所有少数族群无法摆脱的悲惨宿命。
最后,我们必须看看那个站在棋盘之外,悠然下棋的人——以色列。
这次对大马士革心脏地带的精准打击,连同之前对伊朗核设施、科学家住所的连番空袭,清晰地宣告了一件事:以色列的军事战略,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过去几十年,中东的游戏规则虽然残酷,但大体上还存在一种“威慑平衡”。大家心照不宣,都有一些不能碰的红线,比如不直接攻击对方的最高元首,不以彻底摧毁对方政权为目标。
这是一种“修剪草坪”式的策略:邻居家的草长得太高,碍眼了,就去修剪一下,但不会把人家的草坪连根刨掉。
但现在,以色列似乎已经亲手撕掉了这本旧规则手册。其军方高层公开宣称,对敌策略已从“遏制”转向“政权瓦解”。这几个字背后寒气逼人,翻译过来就是:无红线、无安全区、无豁免领袖。我不再满足于修剪你的草坪,我要掀掉你的屋顶,砸烂你的承重墙,让你这个家彻底散架。
这种“拆迁式”的新战略,充满了攻击性和冒险精神,其底气,源于以色列在军事、技术和情报上的绝对优势。当你的战斗机可以像逛自家后院一样,随意进出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领空,用钻地炸弹去敲打对方的总统府时,你确实有资格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以色列的目标,已不再是谋求一时的安宁,而是要亲手塑造一个“后叙利亚时代”的中东格局。在这个新格局里,任何邻国都不允许拥有挑战以色列的潜力和实力。任何试图崛起的苗头,都将在发芽的瞬间被无情地掐灭。
然而,历史总是冷酷地提醒我们,纯粹依靠暴力建立起来的秩序,往往最为脆弱。当一个国家的尊严可以被随意践踏,羞辱的画面可以在社交媒体的短视频里被反复播放时,这片土地上长出的,除了仇恨的种子,很难再有别的庄稼。
戈兰高地上的以色列坦克炮管,冰冷地指向叙利亚腹地。而在大马士革的废墟之中,新的仇恨正在悄然凝聚。这场棋局,远未到终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