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毛家后人的大合影,邵华站在c位,毛新宇穿得很不搭
发布日期:2025-07-17 13:31 点击次数:151
1993年12月20号,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老宅子前面,毛家后代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头,邵华站在最中间的位置,她旁边站着毛新宇,打扮得很时尚前卫。这么一看,俩人的风格有点不太协调。不过想想那时候正好是改革开放,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新潮流嘛。
毛岸青和邵华分别是毛主席的第二个儿子和他的儿媳妇。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因为俄文特别好,翻译水平高,就在中宣部干起了翻译的工作,事业上挺顺利的。不过呢,他在感情方面却一直不太顺心。
所以在1959年秋天,旅大市委有位领导把张世保叫到了办公室,给了他一个特别的任务:毛主席的二儿子毛岸青要从苏联来旅大休养,市委安排张世保全权负责他的安全保卫和生活照料。
因为毛岸青已经36岁了还没结婚,市委里几位热心的朋友就常给他张罗合适的姑娘,可两人始终没能擦出半点爱情的火花。
1960年1月份,毛主席的亲家母张文秋来旅大休息养身体,她还带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寒假中的二闺女邵华,一起去南山宾馆探望毛岸青。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年轻人一见面就看对了眼。
邵华是刘思齐的妹妹,而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嫂子。邵华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刘思齐和姐夫去主席家玩,她特别喜欢听主席、姐姐和姐夫谈论诗词文章,心里十分羡慕,所以就求毛主席让她也能去上学读书。
经过毛主席的提议,邵华进入了中央直接管的育英小学读书,中学读完之后,她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这样一来,毛主席就又多了一个能一起讨论事情的朋友。虽然邵华是毛家的亲戚,但她和毛岸青从来没见过面,心里特别想见见这位年纪比她大的哥哥。
毛岸英去世后,张文秋心里想着能和毛主席重归于好。于是,趁着邵华放寒假,她便带着女儿来到大连休养,这次行程里,也悄悄藏着点“再续前缘”的小心思。
这次碰面之后,他们特别投缘,接着就书信往来不断。到了1960年,毛岸青和比他小了十多岁的邵华,在大连举办了婚礼。
毛主席虽然没能出席婚礼,但还是给邵华送了一份礼物,里面有一块手表和一台熊猫牌的收音机。
邵华嫁给毛岸青后,就开始负责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从吃穿住用到身体健康都得管。她还得时刻留意他的身体情况,生怕他着凉感冒,医生开的常用药也都是她提醒着吃。身体稍有不适,她就会催着他去检查。
“毛岸青同志”,这是邵华在所有公开场合对与自己共度47年时光的丈夫的称呼,而在1990年,他们的儿子毛新宇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是毛家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到来,填补了毛岸英牺牲时没能留下后代的遗憾,就好像完成了毛岸青和邵华夫妻,作为毛主席子女那份内心深处的使命一样。
毛主席特别疼爱他的孙子毛新宇,而且“毛毛”这个小名也是毛主席亲自给他取的。
毛岸青和邵华晚年过得很和睦,他们住在北京郊外,日子平平静静的。邵华还是喜欢摄影,而且她还是我们国家少数几位女将军中的一个。
毛新宇成人后,经常围绕“领袖家的传统”这一主题开办讲座。他从毛主席讲起,谈到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再到毛新宇的爸爸妈妈,最后说到他自己和他的孩子,其实已经勾勒出了毛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全貌。
毛新宇说,毛家的家风,说白了就是清白正直、不怕吃苦,心里装着老百姓,还要勤奋学习。就这么几句话,就把毛家家风的核心讲透了。毛主席的家族可了不起,但他们没留下啥物质宝贝,就是要把毛主席的思想继续传扬下去。
毛家最明显的家风就是讲究“清廉”,毛新宇讲道:“我两个姑姑日子过得挺朴素,我爸以前工作也特别累,我们毛家这种清廉正直的家风,是从爷爷那里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