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颠覆认知!领600元分红反亏60,左手倒右手游戏凸显

发布日期:2025-11-20 12:11    点击次数:193

最近跟不少朋友聊天,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市场一不好,大家就集体开始怀念那些“浓眉大眼”的高股息公司。逻辑也很朴素:大盘天天坐电梯,涨跌全看心情,指望赚价差跟开盲盒似的,那还不如老老实实拿点分红,好歹每年有个稳定的现金流,跑不赢市场,跑赢个通胀总行吧?听上去特别有道理,甚至充满了某种历经沧桑后的踏实感。

每次听到这种论调,我第一反应都是点头,但心里总会嘀咕另一件事。前两天,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这种“踏实感”的暴击。打开账户,看到一笔几百块的现金到账,备注是某家周期龙头企业的年中分红。说实话,第一秒钟的感觉确实不错,像是凭空多了一顿饭钱,有种“不劳而获”的窃喜。但这种快乐持续了不到三秒,因为我顺手点开了持仓,那个绿油油的亏损百分比,在分红除权之后,变得更扎眼了。

这时候,一个很拧巴的计算就在脑子里开始了。我收到了600块现金,但我的股票市值因为除权,不多不少也跌掉了差不多600块。如果算上那10%的股息税,我还净亏60块。最要命的不是这金钱上的“左手倒右手”,而是情绪上的巨大落差。拿到分红的“得到感”,被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感”瞬间冲得烟消云散。我盯着那个账户,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赌场里玩“输了就加倍”游戏的赌徒,分红这笔钱,根本不是赢来的奖金,更像是赌场为了让你继续玩下去,退还给你的部分本金。这种感觉,相当“货不对板”。

这个事儿吧,其实不复杂,但它恰好命中了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的一个认知盲区。咱们不妨把账本彻底摊开,用“多层次记账法”捋一捋,看看一笔分红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金钱账】。这是最简单的一笔账。公司分红,本质上是把公司账上的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以现金的形式转移到股东的个人账户里。这个行为会导致公司的净资产减少,所以交易所会在除权除息日,自动把股价给降下来,以反映这个变化。比如100块的股票,每股分红5块,除权后开盘价就直接变成95块。你个人账户里多了5块现金,但股票资产少了5块。一来一回,你的总资产,在不考虑税收和股价正常波动的情况下,是零。一分钱没多,一分钱没少。它不是利润,只是一次资产的内部转移。很多人把分红当成“利息”,这是个根本性的误解。银行存款的利息,是银行用你的钱去放贷赚钱后分给你的,你的本金还在。而股票分红,是你自己的钱,是从你拥有的那家公司里直接掏出来的。

其次,是【情绪账】。这笔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笔亏本买卖。人性就是这样,我们对“得到”的快乐,远小于对“失去”的痛苦,这叫“损失厌恶”。收到分红时,你觉得是“赚了”,这是个小确幸。但看到股价下跌,尤其是当股价跌破你的成本线时,你感觉是“亏了”,这是个大写的痛苦。这种“赚”的感觉,根本无法抵消“亏”的感觉。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买入高股息股,本身就抱着一个“吃息”的预期,结果股价因为行业周期下行等原因,跌幅远超分红的金额,这就叫“赚了股息,赔了本金”。本来想找个避风港,结果发现上了一艘正在漏水的船。这种从希望到失望的情绪过山车,对人的精神内耗是极大的,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在低点因为恐慌而割肉,彻底把浮亏变成了实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相对收益/机会成本账】。这笔账最隐蔽,也最致命。当你选择一家公司,仅仅因为它的股息率很高时,你可能放弃了什么?你放弃了那些虽然不分红,但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扩张、收购中,从而实现更高内生性增长的公司。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几十年不分红,但它的股价涨了多少倍?因为它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地方。高分红,在某种程度上,尤其是对于非公用事业类的周期性公司而言,可能是一个“不祥之兆”。它可能意味着,管理层认为公司已经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了,找不到能产生更高回报的资本去处,所以干脆把钱分掉,“一分了之”。你拿到的这5%的股息,可能正是以牺牲公司未来10%甚至20%的成长性为代价的。从这个角度看,你不是在收租,你是在“杀鸡取卵”。你拿走了鸡蛋,但可能从此这只鸡就没那么能生了。

聊到这,我想起一个比喻。把一家公司看作一个装满水的池子,股价就是池子的水位。分红,就是从池子里舀一瓢水出来给你。水位自然就下降了。你手里是多了一瓢水,但池子里的水少了。而真正驱动你长期财富增长的,是这个池子本身有没有持续不断、甚至越来越大的活水注入(盈利能力),以及池子本身是不是在越变越大(成长性)。你盯着那瓢水,别人盯着水源和池子。时间一长,差距就拉开了。

所以,我现在的投资框架里,对分红的态度变得非常克制和审慎。我更关心一个指标,叫“总股东回报率”(Total Shareholder Return, TSR),也就是股价增长的资本利得,加上你收到的股息。只看股息,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个公司的价值,最终只取决于它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分红只是现金流的一种用法,回购也是,投资新项目也是。哪种用法对股东最有利,就该用哪种。如果公司能把1块钱的利润,通过再投资变成1.2块的净资产,那它就不应该分红。如果它只能把1块钱变成0.9块,那它最好还是把钱分了。

说到底,投资是一场关于认知和心性的修行。纠结于分红到账后股价是涨是跌,本质上还是把股票当成了一张彩票,在期待“填权”这个小概率的好运。而真正成熟的投资者,早就不玩这种猜谜游戏了。他们关心的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坏,护城河是否依然宽阔,在行业里是不是还有竞争力。至于分红,不过是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之后,一个聊胜于无的附属品罢了。毕竟,我们来投资,不是为了每年领那点“安慰奖”的,我们是为了分享一家伟大公司成长的果实。盯着分红,很容易就错过了整片森林。

共勉共戒。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