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逆水寒》给大学生开的实习证明, 戳中了谁的焦虑?

发布日期:2025-07-09 09:54    点击次数:158

“我为寒子打过工”

今年毕业季,《逆水寒》又给玩家们整了个大活。

玩家认证大学生身份后,可以通过参与一系列玩法、完成任务后获得实习积分,用积分兑换由合作企业开具的正规实习证明。

官方还提到,“实习”中文理科岗位齐全,看似打游戏,实际上参与活动的玩家实在深入参与到一个互联网顶流大项目中,听着确实有几分道理。

为这些玩家们准备的实习内容涵盖了新媒体运营,AI标注等。这次活动号称“躺在家里也能完成实习打卡”。活动在预热阶段就颇受大学生玩家们关注,引起了一波话题讨论。尽管现在活动才刚刚开始,不难预见,这一纸实习证明又将成为拉动游戏活跃度的利器。

除了引来大学生的欢呼,《逆水寒》也引来一些质疑声。打游戏怎么能算实习经历?如果光是打游戏这样娱乐性质的活动都可以成为程序上认可的实习经历,这是否代表着娱乐产品的营销越界了呢?

实习证明,难倒成片大学生

实习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刚需,想顺利毕业,实习证明必不可少。有些学校还会对实习时长、岗位类型有要求。但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求职升学都越来越难,同时,企业能给出的实习名额也大大缩减,甚至很多大厂砍掉了一些部门的实习名额,他们更需要有项目经验,来了就能做事的熟手。

求职竞争日益激烈,满街都是找不到工作的打工人,更何况没有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呢?

大学生们想顺利找个正经实习难于上青天,甚至催生了“付费实习”的灰色产业。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各个岗位,各种大厂,实习机会明码标价,报价五位数。或者是“付费代开实习证明”,只需要100-300元左右。有些学生还想出了自己注册公司,给自己和同学开实习证明的主意。

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学生们想出了一大堆对策,但这终究是件麻烦事。不难理解《逆水寒》向大家发放实习证明这件事对他们的吸引力了。

寒子,不愧是你。

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吗?我会说,是的。

这次开实习证明的活动精准切入了大学生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实习证明的紧迫需求,同样,也迎合了大学生实习形式主义大于实际需求的现状。

《逆水寒》以轻量活动的方式为需要实习证明的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选择,而其本身又借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流量,及实现了用户增长,也赢得了社会关注,学生也得到了实习,可谓是共赢。

赛博实习与大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在大学生玩家们为《逆水寒》欢呼的同时,有些学校也注意到这件事,立即给出了态度——《逆水寒》的实习证明不算数。

活动还没结束,我们并不能预知后续如何,但实习这件事的必要性,这次是实实在在地又一次被摆到明面上接受审判。

实习当然是有用的。它的核心功能是解决学校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对学生来说,这是走出象牙塔,直面职场的第一步,甚至是个建立认知的关键跳板。对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具有前瞻性选材、低成本育才、储备未来力量的功能。

这些都不是“打副本”“做问卷”这类游戏化任务所能承载的。而此时,《逆水寒》打破了电子娱乐与教育的边界,将游戏任务包装成实习内容,是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削弱实习过程的严肃性?

除了对实习过程更严苛的医学、法律等专业,《逆水寒》的实习证明确实能为很多大学生解决他们所头疼的问题。

但之前,没多少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既然《逆水寒》把问题摆到台面上,学校该不该接受?如果学校接受了,他们就是变相承认了形式主义。如果学校不接受,又无异于揭开了当下社会实习困局的遮羞布。

《逆水寒》这一举动一下子就把实习岗位不足,监管混乱,代盖证明一类明显违规的情况甩在了大众脸上,不再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机会。

而在此之后,如果有更多的游戏大厂看到这样的活动所带来的流量,是否会争相效仿?今天魔兽打打工,明天无畏契约打打工,大家都在家打游戏就能获得实习证明。毕业季本该为实习空出的时间沦为真空。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不现实的猜想。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87万人,同比增加2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每一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是“史上最难毕业季”。应届生求职的过程越来越倚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实习经验的含金量正在变高,与此同时,实习机会却越来越少。

《逆水寒》可以缓解大学生玩家的焦虑,但他们也不能,或者说无力去弥合“最后一公里”中真正的断层。

他们试图给出更专业的引导,比如告诉这些玩家,这些任务在项目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涉及哪些领域,在项目运作的流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大学生搭建起一个“赛博实习”的空间,尽力去描绘了职场的样貌。

它也戳破了实习生态中荒诞又真实的供需错配。大学生们不只在为“游戏即工作”而欢呼,只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逆水寒》是迫切需要实习证明的毕业生们触手可及的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