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被打脸!王文涛点名德国,欧洲车企被卡脖子
发布日期:2025-11-24 04:27 点击次数:67
荷兰首相斯霍夫一句话,把价值10亿人民币的货款纠纷,直接升级成了国家安全危机,这操作着实让人开了眼。
11月初,他那边刚兴高采烈地宣布中国同意恢复安世中国的出口,话音还没落地,就被中国商务部一个冷冰冰的声明给打了回来:没这回事,别瞎说。这下可就尴尬了,里外不是人。
整件事的根子,还得从9月底说起。荷兰政府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翻箱倒柜找出了一部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以此为名,直接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安世半导体是中资控股的,这么一来,中方股东的表决权瞬间被剥夺。理由?当然是万能的国家安全。
这帽子一扣,位于东莞的安世中国封装测试厂就直接断了粮。荷兰那边停止了晶圆供应,工厂没了原材料,只能停产。要知道,这家工厂负责了全球70%的安世芯片封装环节,它一停摆,全球的汽车产业链都得跟着打个哆嗦。大众、本田这些车企的生产线,恐怕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德国总理默茨前几天还在承认,欧洲汽车产业的交付恢复依旧困难,话里话外,矛头指向的供应链不稳定,源头就在荷兰这儿。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企业法庭还火上浇油,暂停了安世中国CEO张学政的职务,另派了一个独立管理人来接管股权。中方直言这是赤裸裸的侵犯。荷兰安世那边反过来指责安世中国擅自占用印章,搞非法账户,可安世中国这边早就把账本摊开了:荷兰方面欠着我们高达10亿人民币的货款没给呢。这哪里是什么企业内部纠纷,分明是荷兰政府亲自下场,把商业规则按在地上摩擦。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国并没有在口水仗上浪费太多时间,而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11月11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跟德国经济部长赖歇通了个话,话说得很明白,希望德国能敦促荷兰纠正错误。这是第一次公开把欧盟内部的大哥拉下水,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从内部给你上压力。德国车企的利益可是实打实地受到了损害,柏林不可能无动于衷。
另一边,供应链上的反制也在悄悄进行。荷兰以为掐断了晶圆,就能让中方屈服,没想到安世中国靠着库存和新找的供应商,硬是顶住了客户的需求。据他们自己透露,库存能撑到年底,明年产能就能全面恢复。这意味着荷兰政府手里那张断供牌,快要变成废纸了。
现在,球又踢回了荷兰脚下。荷兰首相斯霍夫那个被当场戳穿的言论,让他试图缓和局面的小算盘彻底落空。欧盟内部,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毕竟为了配合美国的遏制政策,把自己家的汽车产业给搭进去,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欧洲追求的战略自主,在这种摇摆不定中显得格外讽刺。
接下来,荷兰经济部计划派人来中国磋商,但具体时间和方案都还没影。可以想见,如果荷兰拿不出一个有诚意的方案,只是想继续和稀泥,那事情恐怕还没完。
这场围绕小小芯片的博弈,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某些国家是如何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又是如何在这种操作中,最终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荷兰本想借国家安全的由头打压中资,结果却可能搬起石头砸了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脚。
对于中国来说,这倒成了一次绝佳的压力测试。事实证明,单纯的技术封锁和行政干预,在今天这个深度捆绑的全球市场里,越来越行不通了。想靠一纸法令就切断产业链,最终只会发现,链条的另一端,连着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不知道那些等着芯片开车企,现在是什么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