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000点以上啥样?老股民说实话:没经历过的人真不懂
发布日期:2025-11-23 20:42 点击次数:182
A股4000点以上啥样?老股民说实话:没经历过的人真不懂
最近朋友圈又被“冲4000点”的呼声刷屏了。打开炒股软件,指数刚摸到3300点,各路大V就开始分析“0点是起点”“今年必破前高”。可你要是问那些真正在4000点以上摸爬滚打过的老股民,大多会摆摆手:“别听他们瞎嚷嚷,那水位的水有多深,没趟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咱先把数据摆出来。A股历史上,上证综指站稳4000点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最近两次还是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2007年5月9日,沪指首次突破4000点,之后一路冲到10月的6124点,但从4000点到6000点这2000点路程,走了整整5个月,期间指数像坐过山车——单日涨5%不稀奇,跌4%也家常便饭。到了2015年,3月17日沪指再上4000点,这次到6月的5178点只用了3个月,可随后就是断崖式下跌,好多股票从高点腰斩再腰斩。
经历过那两波行情的老股民都记得,4000点以上的市场像换了副面孔。营业部大厅从早到晚挤得水泄不通,大爷大妈揣着存折来开户,年轻人请假在家盯盘,手机里全是“内部消息”群。那时候买股票不看基本面,听个代码就敢冲,券商营业部的融资融券窗口排起长队,连菜市场的阿姨都在讨论“加杠杆”。可等潮水退去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4000点以上冲进去接的盘。
有个老股民跟我聊过,2015年他在4200点重仓了一只互联网概念股,看着股价三天涨30%,觉得“牛市闭着眼都能赚”。结果没俩礼拜,监管开始查场外配资,指数连续跌停,他那股票直接从28元砸到8元,到现在都没解套。“那时候哪懂什么风险控制?”他说,“每天开盘心跳加速,收盘腿软,就怕开盘跌停卖不出去。”
现在回头看,4000点以上的市场,赚钱的永远是少数。2007年4000点之后,虽然指数还在涨,但个股分化严重——资源股、金融股疯涨,中小盘股开始滞涨;2015年4000点以上,资金扎堆炒题材、炒概念,好多公司业绩亏损,股价却翻几倍。普通投资者要么追高被套,要么拿不住牛股,真正从头赚到尾的,要么是懂政策、懂周期的老手,要么就是运气爆棚的“新手光环”。
更关键的是,4000点以上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跟现在完全不一样。2007年是经济高速增长叠加股权分置改革,2015年是杠杆资金推动的“水牛”。现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册制全面落地,市场更看重企业盈利和现金流。这时候喊“0点随便冲”,跟没考过驾照就说能开赛车一个道理——规则变了,风险点也变了。
有人说,现在市场估值低,冲4000点很容易。可估值低不代表马上涨,更不代表涨了就能赚钱。2018年底沪指2440点时,估值比现在还低,可之后用了两年才慢慢爬回3000点。4000点不是数字游戏,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是宏观经济、企业盈利、资金面、情绪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些没经历过4000点以上的所谓“专家”,要么是把历史K线图翻出来画趋势线,要么是用市盈率简单对比。可他们没告诉你,4000点以上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能到44%然后连续涨停,现在注册制下新股首日破发都不新鲜;他们没告诉你,4000点以上时,监管层可能突然降温,比如查杠杆、提示风险,现在政策工具箱里的招更多,反应更快;他们更没告诉你,4000点以上时,你的账户浮盈可能几天就蒸发30%,心理防线能不能扛住?
说句实在的,投资不是看别人喊多少点,是自己得明白赚的是什么钱。4000点以上可能有普涨行情,但更多是个股分化;可能有短期暴利,但伴随的是大幅波动。没经历过的人总觉得“到点了就能赚”,可真到了那个位置,你会发现比3000点以下更考验心态和本事。
老股民常说“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这话不是没道理。4000点以上,市场情绪狂热,信息满天飞,没经验的投资者很容易被裹挟着追涨杀跌。与其跟着喊“冲4000点”,不如先想想:如果真到了4000点,你是准备止盈还是加仓?如果指数回调10%,你扛不扛得住?如果持有的股票突然跌停,你割不割肉?
这些问题,没在4000点以上摸爬滚打过的人,真的答不上来。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历史数据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历史行情、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杠杆资金监测报告及《中国股市记忆》相关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