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巨亏后拜师胖东来,给员工分三千万,重塑供应链
发布日期:2025-10-25 12:41 点击次数:140
当你还在为今天的午饭吃什么、下个月的房租发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那个你以为早就“凉透了”的传统超市行业里,有人已经悄悄地把超过3100万的真金白银,分给了三万多名普普通通的员工?是不是感觉有点魔幻?别急,这背后藏着一个可能颠覆我们对零售业认知的大秘密。
大多数人提起超市,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可能是昏暗的灯光、乱糟糟的货架,还有那些对你爱答不理、巴不得你赶紧结账走人的收银员。我们习惯了线上购物的便捷,也习惯了实体零售的挣扎,甚至觉得永辉超市这样的大佬连续亏损四年,关掉两百多家门店,都是时代浪潮下再正常不过的“沉没”。我们似乎都默认了一个剧本:实体已死,电商为王。但今天,我想告诉你,这个剧本,有人不打算按着演了。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那个让所有永辉人心情沉重的时刻。连续四年的亏损,一年比一年难看,2024年的财报上,那个刺眼的-14.65亿,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股价跌跌不休,门店门可罗雀,整个企业仿佛陷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泥潭。那个曾经以“生鲜”这张王牌打遍天下的零售巨头,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护城河,在社区团购和折扣店的疯狂冲击下,变得不堪一击。当时的CEO王守诚,在公开场合毫不避讳地承认:“整个行业都在内卷中挣扎,永辉也不例外。”这句话,听着就让人感到一阵窒息的绝望。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永辉这艘大船要慢慢沉没时,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出现了。他们做了一个让整个行业都瞪大眼睛的决定——向一个“地方小诸侯”学习。这个“小诸侯”,就是被网友们戏称为“零售界海底捞”的胖东来。一个只在河南许昌、新乡开店的区域性超市,却成了全国零售业争相朝圣的“麦加”。这操作,就好比一个曾经的武林盟主,突然宣布要拜一个山野村夫为师,戏剧感直接拉满。
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一个地方模式,能救一个全国连锁的巨头吗?”“这是病急乱投医吧?”但永辉的高层,特别是王守诚,顶住了压力。他们看到的不是胖东来表面的“服务好”,而是其内核里那股近乎偏执的、对“人”的极致尊重。这种尊重,既包括对顾客,更包括对自己的员工。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调改”开始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装修门面、换换货架。这是一场从骨子里开始的革命。革命的第一枪,就打在了最关键的地方——钱。今年1到8月,累计超过3100万元的分红,直接发到了32094名一线员工的手里。你没听错,是分红!不是那种象征性的几百块奖金。有的门店,单月分红就超过了30万!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员工不再是拿死工资的打工仔,他们成了门店的“合伙人”。门店赚得越多,他们分得越多。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超市阿姨、理货小哥们拿到分红时激动得发抖的双手,那种被认可、被尊重的兴奋感,是任何空洞的“企业文化”口号都无法比拟的。当一个企业真正把员工当成家人,愿意把赚来的钱分给大家时,员工的回报是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是把货架理得整整齐齐的责任心,是看到顾客就像看到亲人一样的热情。这股力量,比任何精密的商业模型都来得强大。
当然,光给钱还不够,还得给方法。永辉副总裁佘咸平抛出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未来三年,要搞一场彻底的“商品中心化变革”。这是什么意思呢?用我们能听懂的话说,就是永辉以后不当“二房东”了。以前的超市,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向上游供应商收取的各种“进场费”、“条码费”,货架就像是出租的摊位,谁给的钱多谁就上。但现在,永辉要亲自下场,当一个最懂顾客的“买手”。
他们的目标,是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联手200个核心战略伙伴。这意味着,货架上的商品会大幅减少,但留下来的,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王炸”。更绝的是,他们对合作伙伴承诺“三无”:无渠道费用、无拖欠货款、无恶意垄断。这在零售圈简直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过去几十年那种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互相压榨的恶性循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信任和共赢的伙伴关系。这波操作,格局直接打开了!
你看,这才是大多数人没看懂的真相。永M的自救,不是简单地模仿胖东来的皮毛,而是学到了其“利他”的精髓。对内,通过分红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死死捆绑在一起,激发出了惊人的内驱力;对外,通过“三无”政策解放了供应商,让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磨好产品上。最终,这一切的好处都会体现在商品的价格和品质上,回馈给消费者。这是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
这场变革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让永辉一家起死回生。它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死气沉沉的零售江湖。你看,步步高也开始了门店调改,大润发也搞起了“自有品牌节”,都在拼命卷供应链、卷商品。那个靠跑马圈地、野蛮扩张就能活得很好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未来的零售战场,比拼的是谁更懂商品,谁更懂人心,谁的供应链效率更高。
永辉的故事,给了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个极大的启发。在一个看似已经没有机会的“内卷”行业里,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往往才是最强大的破局之道。当所有人都盯着流量、盯着算法、盯着资本运作的时候,永辉选择低下头,去关心一个员工的收入,去琢磨一个商品的品质。这种看似“笨拙”的坚持,反而成了最锋利的武器。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救,这更像是一场商业文明的返璞归真,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正能量。
所以,你觉得永辉这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操作能成功吗?这种把员工宠上天的模式,真的能成为未来企业的主流吗?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