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内塔尼亚胡反指一事,以军限制中国汽车,中方直接回应

发布日期:2025-11-24 02:48    点击次数:66

以色列这出戏,真是透着股熟悉的味道,嘴上说一个道理,手上干另一套。公开说中国制造的车有安全风险,说得跟自己马上要被监听似的。可到了国防部总部门口,中国电动车还正跑着给做安保用车。这画面,谁看谁觉得滑稽。如果真觉得车有问题,你第一时间应该自己停用,现在这就是自己打自己脸。

事是怎么爆出来的呢?最近,以色列政府很突然地宣布封杀中国品牌汽车,说它们可能是“移动监听设备”。理由听着挺吓人,但一细看,波及的范围就是军方系统里大约700辆中国汽车。可就在这个禁令推行的节点,军方的高楼外头,中国车还照常在用。这前后对不上,一点不严谨,更像是拿给外人看的“动作片”,内容不用细想,重点是表态。

蹭着美国的节奏,这是老传统了。别忘了,特朗普已经重回白宫,中美关系紧绷得能听见“嘎吱”声。中东的美国铁杆们,此时也正一个个表忠心。以色列的这一步,很难当真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一份给美国看的答卷,我们站在哪边,你瞧见了吧。政治姿态比技术判断优先,这种操作在国际舞台上并不稀奇,但翻车的也不少。

说到底,这事的核心跟技术没多大关系。车的“出生地”才是某些人难以接受的点。早在交付前,这700辆车就在军方进行过所谓的“净化处理”,所有可能连接外网的模块都被物理切断,变成了不联网的“聋哑人”。它就算想偷听,也只能靠意念。你说能监听,那就真成了玄学。

以色列自己也清楚这玩意儿在技术上说不通,所以整个动作很安静,很多参与采购的公司还接到过“低调处理”的要求,意思是别搞动静。这反倒露了底:心里清楚技术没问题,但政治立场要求动作必须做。这就是典型的对外交差,甭管合理不合理,先给盟友个态度。

可别忘了,以色列在“民改军”上可是前辈。能把传呼机改造成遥控引爆器的国家,现在却为了民用电动车的“监听风险”大费周章,这逻辑,一般人真圆不出来。反倒是自己打了自己的新能源政策耳光:平时大喊绿色转型,这次替换禁用车辆的候选,竟然是斯柯达、起亚的燃油车。油车重新上阵,这步棋别说环保,连经济账都不好看。

经济上的损失可能来得更隐蔽。到2025年10月,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是以色列进口市场的第一大来源,今年前十个月卖了近9万辆,新能源占了超过八成。被封杀的700辆公务车,销量占比可以忽略,可真正受影响的是整个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信誉。今天被政府点名“有安全风险”,明天普通消费者还敢买吗?

这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地方。表面上是个小批量封杀,但杀的是长期的市场信心。而且更现实的是,中以贸易额早就超过25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以色列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时候如果因为政治立场来个一刀切,投资减少、合作项目停滞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到时候谁来埋这个坑?

中国驻以大使的回应很硬:“毫无根据,全球几十个国家都在正常使用中国汽车,没见出什么问题。”这话掷地有声。如果真有证据,可以拿出来;如果没证据还搞封杀,这就不是安全,而是歧视。国际上打压中国制造的手法很多,但拿捏造的安全问题当幌子,损人不利己。

现在的中国制造,可不是当年的代工贴牌,尤其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和品质是全球市场认可的。你可以选择不合作,这无可厚非,但装作技术中立却用虚假理由动手,就等于直接撕掉了合作的脸面。

以色列这次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嘴上喊安全,实际算政治账。而这个政治账,花的是经济实力,耗的是国际信誉。安全成了借口,合作成了牺牲品。下一步是不是连中国的手机、电脑、电饭锅也要封?这场荒诞剧,还真不好估计能演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