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步棋走绝了!本想卡中国脖子,却被中美联手将了一军
发布日期:2025-11-22 00:10 点击次数:68
德国大众的生产线突然就哑火了,据说有高管连夜成立了工作组,电话都快打爆了。谁也没想到,这场横扫全球车企的恐慌,源头竟是荷兰人的一次神操作,他们大概以为自己拿了一手好牌。
荷兰人搬出了一部几乎被遗忘的《商品供应法》,理由冠冕堂皇——国家安全,强行接管了中企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他们担心在什么紧急情况下会被断供。这步棋下的,简直了。结果,真正的紧急情况教学课马上就来了。中方直接禁止了安世在东莞的工厂出口组件,全球汽车规芯片封装测试八成的产能瞬间停摆。
这一下,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厂恐怕瞬间就穿越回了2021年的芯片荒。本田在美国的工厂已经开始裁员减产,大众那边直接警告说可能要停产。大家这才回过味儿来,原来命脉早就攥在别人手里了。有意思的是,安世生产的并非什么高精尖的芯片,就是那种一颗才卖0.3美元的基础元件,但偏偏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藏在汽车的安全气囊、雷达里,一个都不能少。
数据显示,240万种车载芯片里,生产环节有三成绕不开中国。全球前五大元器件供应商里,三分之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甚至有36%的元件,只有中国能造。这就很尴尬了,荷兰以为抢下了一个公司,就能拿到技术,却忘了现代供应链的玩法早就变了,命门,有时候并不在总部大楼里。
闻泰科技这边也不是吃素的。被抢走的东莞工厂缺晶圆了怎么办?人家后手早就备好了。在上海临港,一座叫鼎泰匠芯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已经开始量产。这是闻泰实控人旗下的厂,总投资120亿,规划的月产能是12万片。实际上,从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开始,闻泰就已经在布局了,甚至卖掉了起家的手机代工业务,换上安世系的高管全面掌舵,摆明了就是要打通晶圆-封装的整条链。
所以,当荷兰人还在为自己的果断而沾沾自喜时,一场全球汽车行业的风暴已然成型。德国汽车业一年就丢了五万多个岗位,急得想自己建电池厂,还拉台积电来建厂,可两百亿的投资一半靠补贴,还天天被环保组织盯着,工厂要到2027年才能投产,这远水哪解得了近渴。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韩国。就在荷兰进退两难的时候,中美坐下来谈妥了。美方宣布暂停实施那个所谓的50%穿透性规则,这一下等于从根子上否定了之前极限施压的策略。这一拳,转头就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荷兰自己脸上。海牙方面本以为是紧跟大哥步伐,结果大哥掉头把梯子抽了,这滋味想必不好受。
说到底,中国并没有刻意去霸占哪个市场,只是在全球化的分工里,老老实实地守住了自己的位置,不知不觉就在某些基础领域做到了别人离不开的程度。欧洲现在面临的选择题其实很简单,是继续关起门来,沉浸在自己燃油车的辉煌历史里,还是选择开放合作。靠着保护和补贴,是造不出真正的新能源竞争力的。接下来,就看德国车企还能扛多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