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霸权根基动摇,中俄为全球发声,马斯克给出警告
发布日期:2025-09-04 02:26 点击次数:186
知名科技企业家马斯克曾直言,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限制他国使用美元结算,这不仅损害了美元信誉,更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中国、俄罗斯、欧盟、沙特、印度等主要经济体正积极探索替代美元的国际支付方式。 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且两国贸易几乎完全实现本币结算,美元和欧元占比已降至“统计误差水平”。 这场由美国单边制裁引发的金融反击战,正悄然重塑世界经贸格局。
美国试图通过“三重打击”同时压制中俄印三国,但效果适得其反。 对俄罗斯,特朗普发出50天停火通牒,威胁对所有与俄贸易国家征收“次级关税”;对印度,突然将关税从25%拉高至50%,甚至扬言进一步升至250%;对中国,警告称若购买俄油将面临三位数关税。 然而这种极限施压并未瓦解三国关系,反而促使它们加速靠拢。 印度外交部直接回应“不会牺牲国家利益换取美国青睐”,俄罗斯则通过卢布-卢比结算体系成功绕开美元限制。
美元霸权的支柱正在崩塌。 石油美元体系出现裂痕,沙特开始接受人民币购买石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削弱美元实用性,若美元买不到中国制造,其实际价值将大打折扣。 据国际数据显示,美元在国际结算中占比已降至50%以下,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000年73%的峰值下降至57.8%。 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程度已达70%,数十个发展中国家联名向世贸组织申诉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债务危机加速了自身霸权的衰落。 美债规模已超37万亿美元,制造业占GDP比重却跌破10%的历史低位。 超过20%的美国工厂因劳动力不足而限产,全美制造业岗位空缺达38万个。 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达1.8万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偿还债务利息。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市场对美债需求持续减少将推高长期利率,使美国经济陷入“死亡螺旋”。
中俄能源合作构建了不受西方制裁影响的“经济生命线”。 俄罗斯成为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国,2024年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占到中国进口总量的36.2%。 双方签署《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将原油贸易量提升至3000万吨,并在氢能、储能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动建立欧亚能源互联网。 食品与农产品也成为俄罗斯对华出口的主要品类之一,实现了牛肉和猪肉的首次对华出口。
科技与军事协作深化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两国联合军演已实现常态化,覆盖陆海空及网络空间;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完成数据共享,直接挑战美国GPS霸权;联合开发的CR929客机突破西方适航标准;在非洲与拉美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这些合作打破西方主导的技术与规则体系,构建起平行发展的新生态。
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形成新的经济聚合体。 金砖机制扩容和上合组织扩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替代平台,埃及、沙特等国家纷纷加入这些新兴机制。 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会议期间,中俄印三国外长共同表态推动合作,甚至印度也明确表示要推动中印合作,共同反制单边霸权。 这些发展表明,美国精心布置的地缘政治棋盘正在被重新布局。
美国软实力正经历断崖式下跌。 《2025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声誉指标排名下降4位,治理水平指标也下降4位。 在墨西哥开展的民调显示,64%的民众认为应对华开展更多贸易往来,仅37%支持加强对美贸易。 益普索长达十年的全球民意追踪记录显示,美国全球支持率从2015年的66%骤降至2025年的46%,而中国则从47%上升到了49%。
美国政策反复无常加速了盟友体系的瓦解。 欧盟与印尼火速签署IEU-CEPA协议,抱团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美国自己随后也与印尼签署协议,将原本威胁的500%惩罚性关税实际缩水到19%。 德国修宪迈出扩军步伐,波兰呼吁自主拥核,加拿大公开和美国撕破脸。 “五眼联盟”中的“四只眼”不顾美国眼色制裁以色列高官,数十个西方国家撇开美国,与中国共同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
中俄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向多极化发展。 两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直指西方“绝对安全”逻辑的排他性弊端。 在核威慑领域,提出“防御性威慑理论”,明确核武器仅用于遏制冲突升级的“终极防御”。 在太空安全领域持续推进《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法律化,在生物安全领域倡议强化《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履约核查机制。